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,孩子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。孩子在这个时候压力比较大,也会比平时更加敏感一些。所以,家长此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,有些话,千万别在这个时候说给孩子听,对孩子考试前的心理影响很大。
你怎么这么笨?平时上课都听什么了?
家长陪孩子写作业,或者检查孩子作业情况时,如果发现孩子不该错的地方错了,很容易脱口而出:“这么简单的地方都能错?怎么能这么笨呢。平时上课都听什么了?”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其实有时候,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随口说出的话可能会伤到孩子。当孩子听到父母这样说自己时,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,觉得自己被否定了,进而可能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。如果碰巧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内向、自卑的人,经常被家长说笨的话,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,让孩子打从心眼里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,也还是个“笨孩子”。
这次一定得好好考,超过谁谁谁!
都说考试要平常心,可家长提前给孩子预设好要超越的目标,使得孩子心里一直存在着一个“假想敌”,这样还怎么安心复习?孩子一面想着“我一定要超过他”,一面又在担心超不过他,在这两种心理的双重夹击下,孩子只能备受煎熬了。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,学习和考试都不是为了别人,而是为了他自己。将孩子和那个传说中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作比较,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做法。当孩子无法达到目标时,便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,并出现茫然、焦虑等负面情绪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,家长不要盲目比较,如果想要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的话,大可以把孩子的昨天和今天进行比较,只要有进步,那都是值得肯定的事。尤其是在考前,家长多表扬一下孩子的进步之处,帮助孩子建立自信,让孩子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。
这阵子你就专心复习,其他不用你管!
考好了就奖励你,
考不好的话,可要惩罚你哦
这是很多家长常用的方法,在考试之前,跟孩子约定好,如果这次成绩理想的话,就给孩子买一件他心仪已久的礼物,或者满足孩子一个愿望;如果考得不好的话,就惩罚孩子一个月不许看电视,或者一个月不买玩具。
这种约定看似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,但其实对孩子来说,并没有什么好处。
当家长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时,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,却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奖品,如何讨家长欢心上。这会让孩子的心总是悬浮在半空,患得患失,虚荣浮躁,学习上很难有心无旁鹜、脚踏实地的状态。
来源:中国教育报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东方村尾学校
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